湖北日報20200515 11版
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孟靜 通訊員 楊威 葉田
一場雨,讓山野愈加蔥翠,。5月6日,五峰長樂坪鎮(zhèn)三教廟村,,村民胡宗富早早地鉆進白芨育苗棚,,一待就是半天,。
“受疫情影響,部分中藥材原料緊缺,,價格大漲,。我們加緊選苗、育苗,,讓農(nóng)戶跟上這一波行情,。”胡宗富說。這個農(nóng)村漢子結(jié)緣白芨11年,,癡迷勁兒至今絲毫未減,。
早年,三教廟村以蔬菜種植為主,,受保鮮短,、運輸難、價格低等制約,,“村民靠天吃飯,,只能混個溫飽”。2009年,,胡宗富偶然得知白芨市場需求旺盛,、價格可觀,這讓當過村主任又種過中藥材的他非常動心——如果能解決育苗問題,,鄉(xiāng)親們就能種上白芨富起來,。隨即,胡宗富開始孢子育苗實驗,。
2010年,,胡宗富一咬牙,拿出家里8萬元積蓄,,一次買回4萬棵白芨種苗,。不料,移植技術(shù)不精,,缺乏科學管理,,4萬棵種苗第二年損失殆盡。
“苗倒了,,人不能倒,。”胡宗富一邊窩在屋里苦研技術(shù),一邊種些其他藥材回本,。2015年,,他重振旗鼓,購買白芨種苗,,借款15萬元添置大棚,、基質(zhì)等育苗設施,。不久后,胡宗富成立五峰富眾中藥材種植合作社,,帶領村民們多元化抱團發(fā)展白芨,、白三七、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,。合作社社員規(guī)模達到130余戶,。
2017年,孢子育苗實驗終于成功,。一畝白芨種苗成本從3萬余元降至4000余元,。“一畝多白芨就收入7萬多元。”跟隨胡宗富種藥已6年的村民廖忠平笑開了花,。
去年底,,五峰出臺專項政策,明確每年連續(xù)投入1000萬元以上,,加速中藥材產(chǎn)業(yè)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,。
如今,胡宗富借著東風,,注冊成立一家藥業(yè)公司,,近期正加緊建設加工廠房,提升深山藥材價值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