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天來,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(xiāng)前坪村總降雨量達432.5毫米。田地淹沒,、公路垮塌,、水池堵塞……,,村里的黨員們以雨情汛情為令,帶領(lǐng)群眾打響了“家園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。
“公路被水沖垮了,大家沒法下山了,。”6月27日,總量214.4毫米的暴雨侵襲了大山里的前坪村,。次日一大早,,一雙沾滿黃泥的膠靴就站在了村委會門口,二組胡家臺片區(qū)村民代表龔德鳳一臉愁容,。
“已經(jīng)去看了,。一定想辦法讓大伙能出門。”遞上一杯熱茶,,36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周瞻安撫道??裳鄢蛑B綿陰雨,,何時能讓大家安全通行?他心里并沒底,。
五峰地處武陵山脈,,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因沙土土質(zhì)而盛產(chǎn)名茶的前坪村更是溝壑縱橫,。往年雨季,,村里總有一些路段出現(xiàn)垮塌。胡家臺海拔1100多米,,25戶年邁戶散居在山脊上,,包括龔德鳳在內(nèi)大多是貧困戶,全靠茶葉增收,。
“路不通,,天晴了茶葉也無法出山,山上100多畝茶葉一天就損失萬把塊,。”可重建無法救急,,改線沒有勞力,周瞻愁了起來,。
“前坪山大人稀,,僅靠幾個村干部肯定不夠,。” 周瞻介紹,汛期來臨,,縣鄉(xiāng)兩級部署后,,前坪村通過覆蓋全村農(nóng)戶的兩個微信群及時發(fā)布預(yù)警信息,并依托全村5個黨小組細化的25個新冠疫情防控網(wǎng)格,,發(fā)動精干黨員和村民代表及時核查災(zāi)情,,45名黨員各自分頭行動。
七一建黨節(jié),,胡家臺村民的出行難題提上了節(jié)日議程,。大伙一合計,決定天晴就在原線路上修出一條便道出來,。
“過水的涵洞被泥石和枯樹枝堵了,,山上來的洪水漫上公路,沖垮了兩處路基,。”冒著雨實地查看后,,周瞻也覺得“公路路基還是結(jié)實,原線路重修最相宜,。”
7月3日,,驕陽露頭。9點多鐘,,簡單處理村里事務(wù),,周瞻就趕到了胡家臺的公路靠主公路的塌方處。堰嶺黨小組來了,,余家河黨小組來了,,堰灣黨小組來了,劉家河黨小組的青壯黨員來了,,加上胡家臺部分黨員群眾,,足足37人。
“我們分成了兩班,。力氣強的一班運石頭補塌方,,歲數(shù)大的就挖碎土石填縫。” 61歲的余家河黨小組長陳德林,,年齡最大,,把挖鋤往地上一杵對周瞻說道。
山腰上,,漢子們頭戴草帽一字排開,,婦女們頭上裹著的各色方巾,腰也彎成了鐮刀,,正賣力揮舞著手中的挖鋤刨土,;叢林邊塌方處,,已有村民披荊斬棘砍出了一條便道,村民們正用一塊塊碩大的石頭堆葺“缺口”,。滿眼綠意間,,一面鮮紅的黨旗格外亮眼。
頂著驕陽,,大伙餓了每人一塊土家麻餅,,渴了人手一瓶純凈水。中午2點多鐘,,胡家臺25戶村民的出山路通了,。
暴雨連綿下,前坪村二組循環(huán)公路塌方,,堰灣片區(qū)60多戶村民出行面臨安全風險,。7月6日大雨剛停,黨小組長范開林穿著膠靴,、扛起挖鋤來到塌方點,,捋起衣袖就忙了起來。30多名名黨員群眾中,,78歲的楊吉翠年齡最大,,壯勞力清理石塊、大片淤泥,,她便拿起挖鋤麻利地清理枯枝,、碎石。3個多小時后,,塌方土石一清而空,出行安全隱患也不復(fù)存在,。
同在二組,,蓄水池取水壩口堵塞,90多戶村民吃水告急,。余家河黨員胡紹林和7名群眾清理巨石,、抬水管,用了4個多小時將取水壩口堆積物一清而空,。
取水也通了,,通了的還有李選高心里的怨氣。長年在外的他返鄉(xiāng)后,,曾因住房問題與村委會鬧別扭一年多,,幾場“汛事”下來,如今見面也和顏悅色,,住房問題迎刃而解,。
“至今,,前坪村無一起人員傷亡及財產(chǎn)重大損失,村民生活,、生產(chǎn)無憂,。”周瞻介紹,目前縣鄉(xiāng)已著手災(zāi)后重建事宜,,駐村扶貧工作隊也堅守在村里,,最大限度降低因災(zāi)帶來的返貧、致貧風險,。
“紅色引領(lǐng),、黨群同心、攥指成拳,,我們就有了戰(zhàn)無不勝的力量,。”周瞻堅定地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