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畝茶園,,百幢木屋,層林盡染,。12月25日,,在武陵東麓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茶園村,高票連任的“電力書記”龍治松正和同事忙著巡檢線路,,護航1508名土家村民的暖冬,。
昔日,五峰深山最為偏遠的“窮山窩”,;如今,,鄂西南遠近聞名的茶旅勝地。因茶而富,、因茶而興的茶園村,,已然成為山區(qū)改革發(fā)展的生動縮影,。
木電桿再也不見
在1991年前,茶園村的夜晚都是煤油燈的天下,。
“電燈多好,,沒有煙熏火燎,亮堂不知多少倍,。”當時21歲的龍治松描述,,村里男女老少齊上陣,上山砍樹做電桿,。“架高壓線,,沒有一分工錢,不需要村干部喊,,干得熱火朝天,。”龍治松笑著說,主線路一架完,,都搶著搶著忙自家的事去了,,“想早點用上電”。
電,,來自當?shù)劓?zhèn)辦企業(yè)白勝觀水電站,。五峰水電資源豐富??啥嚎菟?,電站一樣停擺,一停電就是三個多月,。茶園人盼望著,,什么時候能一年到頭不停電啊。
改革,,點亮了茶園村一年四季的夜晚,。
1999年,五峰首次農(nóng)網(wǎng)改造啟動,,高壓線路全部成了水泥電桿,。2014年,偏遠的茶園村被列為宜昌市24個重點貧困村之一,。第二年,,茶園村又迎來了第二次農(nóng)網(wǎng)改造。村民們主動給施工隊送肉,、送菜,,占山、占田零糾紛,。第三年,,茶園村新建了9個新臺區(qū),改造原有7個臺區(qū),,全村徹底告別了木電桿,,生活生產(chǎn)用上了安穩(wěn)電。
“以前艱難啊,。隔三岔五的停電不說,,電燈都像南瓜花。”72歲的陳業(yè)元是茶園村購買電磨機的第一人,,可電壓不夠帶不動,,粉個苞谷都要后半夜,電磨機根本就是擺設,。
“如今不一樣了,,家用電器樣樣齊全,完全不用操心電的問題,。”陳業(yè)元至今都記得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:合上開關,,抱起一袋玉米,放上推磨機,,一支煙功夫,,就打成了金黃、細膩的玉米粉,。
茶葉變成致富金葉
茶園村有“三多”:古茶樹茶園多,、茶道古跡多、土家吊腳樓多,??芍刂卮笊剑钃趿瞬鑸@人走出大山的步伐,,讓村民們守著“寶貝”受著窮,,全村一半人口是貧困對象。
2014年2月,,村黨支部書記龍治松真情相邀,,“能人”龍西洲回到茶園,并出資200萬元建設茶園古村茶廠,,并成立五峰益農(nóng)茶葉專業(yè)合作社,,首批吸納村里47戶貧困戶產(chǎn)業(yè)脫貧。
“古茶樹是茶園的寶,,得按寶貝的價格創(chuàng)效益,。”41歲的龍西洲介紹,“在茶園村,,茶葉鮮葉價總體要比外面高出兩成,,茶農(nóng)每畝穩(wěn)產(chǎn)的茶園可收入4000元以上,。”
貧困戶陸菊秀是合作社的社員,曾僅靠種茶和打零工供養(yǎng)兒子讀書,。2016年,,龍治松上門發(fā)動,陸菊秀把家里5畝土地全部種上了茶葉,。“有3畝多是新建的,,去年也收入了1萬多元,豐產(chǎn)后年掙2萬沒問題,。”
陸菊秀靠茶脫了貧,,周邊村民心里癢癢來了勁。很快,,全村茶葉面積從1500多畝翻了一番多,,達到3500多畝。
用電安穩(wěn),,2016年3月,,古村茶廠又實施“以電代柴”改造,茶葉加工效率及品質大幅提升,,當年幫助茶農(nóng)增收230多萬,,村民人均收入實現(xiàn)翻番達到7916元。今年,,茶園村茶葉產(chǎn)值近700萬元,,茶農(nóng)茶葉鮮葉收入400多萬元。
“電通了,,路通了,,還吃上了自來水,荷包也鼓了起來,。”曾負債累累的茶園村二組貧困戶田美娥,,如今種茶、養(yǎng)豬,,一年的收入超過貧困戶年均收入的4倍,,“日子越過越好,現(xiàn)在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,。”
山村吃上“生態(tài)飯”
產(chǎn)業(yè)興了,,還要家鄉(xiāng)美。”憑借292棟別具一格,、錯落有致的土家吊腳樓,,茶園村2016年被評為“中國傳統(tǒng)古村落”。大都上百年了,很多人都慕名前來欣賞,,抓住契機,,茶園村打起“土家招牌”,1508名村民借鄉(xiāng)愁闖富路,。
村民龍治科籌資15萬元改造自家吊腳樓,,建起了村里首個農(nóng)家民宿。今年盛夏,,眾多避暑游客住在吊腳樓里,品茶園古茶,,跳起擺手舞,,享受清涼一夏。
已脫貧的陸菊秀也把自家吊腳樓修葺一新,,開門迎客,。“去年大概接待了700多人,毛利收入5萬多塊,。”陸菊秀滿面春風地說,,客人覺得我們這里茶園生態(tài)好,飯菜好吃,。
濃濃土家風情,,讓茶園村聲名遠播。2017年8月,,茶園村與武漢市海山集團簽訂協(xié)議,,總投資億元以上,加速推進“茶旅融合”,。古村,、茶園,“長腿”的吊腳樓,,不僅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,,還讓茶園村成了院線電影《皮鞋》的核心取景地。資深影視人,、電影《皮鞋》導演宋遙平說,,“五峰的青山綠水和風土人情保存得非常完好,和故事里的環(huán)境完全吻合”,。
茶園,、古屋成了“搖錢樹”。今年2月,,茶園村又投資100多萬元,,原汁原味重建土家吊腳樓,“立足土家,,打造外界了解土家茶文化和土家風情的窗口,、茶園村茶旅融合發(fā)展的平臺,。”投資人龍西洲表示,預計明春,,游客即可在吊腳樓里品新茶,,賞茶園風光,體驗獨特的土家風情,。
本報通訊員 楊威 張圣龍